10
2022.11
【评论】打造“四位一体”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园环境
2022-11-10
作者:品牌中心叶云峰
发文单位:学校要闻

随着全球高科技的发展,各个国家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,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,也成为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。党的二十大吹响了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”的号角,强调“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”,首次把教育、科技、人才进行统筹安排,意味着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,应当在科技和人才培养上做出更多的贡献。要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,就必须重视与加强高校创新人才的环境的打造。

一、正确树立“人才导向”,创造全方位激发人才活力的环境

二十大的报告中已经强调了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重要性。当前各国各地都非常重视人才,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,人才是发展的根本、是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。高校要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、紧迫性,树立鲜明的人才导向,建立以创新价值、能力、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,完善激励政策,支持创新人才挑大梁、当主角,给予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的人才更多的信任,更好的服务,更有力的支持。要深知,有些创新的成果突破慢,需要前期大量积累,要允许创新中走弯路。方向要大致正确,才能让创新充满活力。在利益分配,权益分配上,要让人才安心、放心,全方位激发创新人才的活力。

二、培育“人才沃土”,建设适应创新人才的校园文化环境

科技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科技创新的土壤。当前,全社会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,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,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,国家民族的进步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,而这些人才的获得就必须依靠创新人才的培养。高校加强科技文化、创新文化的传播,在校园形成讲科学、爱科学、学科学,用科学的创新氛围,让高校和社会形成重视教育、重视创新、尊重人才,爱惜人才的良好的舆论环境。

三、拓宽“人才空间”,播撒创新人才培育的种子

高校要培养创新人才,就需要“广撒种,精耕作”。首先要在校园内多进行科技创新的文化知识的教育,通过专家讲座、知识分享等形式,分享最前沿的科技知识,组织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;其次要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。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培养,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,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,是拓展学生思维,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。最后建设一流的、高水平实验实训室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打造一流的、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室,让创新人才有想法,可以去检验自己的想法,并在实验之中进行不断地修正。

四、培育“人才生态”,不断完善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

高校还应该建立人才成长的机制,通过“导师制”“传帮带”等模式,让人才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成长。笔者曾在英国剑桥、牛津大学参观访问,两所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是其重要特色。本科生的导师都是教授,而且都是相关学科领域资历较深的专家,当学生入读大学后,每学期会被安排1到2名导师,每位导师负责一门课程。让学生有独一无二的机会向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单独沟通交流、提问、讨论自己的文章以及辩论、论证自己的想法。从而有机会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,学生老师的引领下,不断成长。不仅如此,许多高校还设立“教师茶歇室”或“咖啡室”让教师进行彼此之间进行科技、学术交流,从而从彼此身上获得灵感,或者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,有助于创新文化的形成。

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之地。新的时代要实现伟大的“中国梦”,解决“卡脖子”等难题,不仅需要管理创新,理论创新,还需要大量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技术型创新型人才。只有打造培育适应未来人才的校园环境,才能“筑巢引凤”“筑巢生凤”,飞出金凤凰!


( 一审:段懿芳  二审:叶云峰  三审:万文双   )